168体育新闻

+

国研中心|全球疫情冲击下中国供应链的危与机

发布时间 : 2024-03-01 00:57:47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破坏了各国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对各国供应链安全带来重大冲击、链条传导效应还在继续。作为制造大国、物流大国、消费大国、全球供应链枢纽,中国抗疫的重大进展与顺利复工复产,为全球疫情防控与世界经济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但同时要看到,当前全球形势复杂严峻,海外疫情持续恶化,导致全球供应链梗阻与外部需求回落,对中国供应链带来显著的外部冲击。

  一是,发达经济体与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疫情恶化对中国出口造成很大冲击,外贸企业与外商投资面临不确定风险与压力,直接影响外贸供应链稳定。

  从出口看,今年1-2月份,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同比下降15.9%,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由1月48.7%下降至2月的28.7%,出口面临巨大压力。然而,从2月底开始,新冠疫情开始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迅速扩散,使其部分产业停滞甚至工厂关闭,外需进一步恶化,预计第二季度出口会继续下滑。

  全球重点疫区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如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伊朗在内的九大重点疫区,2019全年中国对其出口额占比分别为16.7%、5.7%、4.4%、3.2%、2.5%、1.3%、1.1%、1.3、0.4%,合计37%;2020年1-2月,除伊朗外,中国对其他八个疫情重点国家的出口额分别下降26.5%、23.3%、17.4%、22.9%、28.2%、14.3%、14.3%、17.2%。若疫情持续,可能接近40%的出口订单会明显受到疫情影响,面临削减或延迟。

国研中心|全球疫情冲击下中国供应链的危与机

  此外,中国对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的出口依存度大于进口依存度,国外需求限制将导致中国出口面临压力(图1)。从中国前十大出口商品看,2019全年向九个重点疫情国家出口商品均占各类商品进口总额30%以上(图2)。其中机电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主要位置,2020年1-2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下降16.2%。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服装出口下降20%,纺织品出口下降19.9%,塑料制品出口下降16%,家具出口下降22.8%。

  外贸企业如今新增订单基本为零,而已有订单又因疫情不断延迟交付或者直接退单,使得刚刚复工的外贸行业再次陷入冰点。中国约有6000万人在与出口相关的行业工作,外贸行业的停工停产,将导致大量人员二次失业。而且外贸企业的再次停工停产,会导致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停滞,冲击将沿国内供应链逐级传导。此外,1-2月,外商企业投资下降16%,在全球疫情肆虐造成美元荒的背景之下,外资撤出难以避免。

  二是,全球疫情蔓延导致的停工停产对中国部分进口依赖行业的上游链条产生不确定供给影响,导致企业停工停产现象相继发生。今年1-2月份,168体育中国货物贸易进口同比下降2.4%,然而近期全球范围疫情蔓延,各国纷纷采取更加严厉的防疫措施,全球各地的停工停产增加了中国进口不确定性。中国作为全球重要进口需求方,对于一些疫情严重国家的进口依赖度比出口依赖度更高,2019全年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伊朗在内的九大重点疫区的进口金额占比分别为5.9%、8.3%、8.4%、5.1%、1.2%、1.6%、0.4%、1.0%、0.6%;2020年1-2月,除美国、西班牙外,中国对其余八个国家的进口额同比下降8%、6.6%、14.3%、12.4%、27.9%、11%、49.6%(图3)。

  从中国前十大出口商品来看,从九个重点疫情国家进口商品机电设备、机械器具、光学医疗设备、车辆等运输设备、塑料及其制品、有机化学品均占各类商品进口总额30%以上,全球疫情防控措施可能使这些产业面临供给风险(图4)。其中,对日本、韩国、德国、伊朗的进口依赖度大于出口依赖度(图1),日本和韩国是中国电子计算机等细分链条的最重要来料方,日本和德国是中国机械设备、医疗设备、交运设备等精密设备的最重要来料方。目前日本和韩国的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对于半导体产品供给影响预期较小。但中国对于汽车零部件进口,美、德、意合计占比40%;机械设备进口,美、德、意、法、英的进口占比为40%;医药、医疗器械,美、德、法、意占比总和达到56%;化工产品进口,美、德、英、法、意五国的进口占比为36%;航空航天及其零件产品,中国从美国、法国的进口就占到全部进口的83%()。这些进口依赖程度高的高附加值商品通常具备科技含量高、不可替代性强等特点,如果疫情发酵影响了海外部分供给与物流停滞,将对中国进口链条的产业产生重大影响,面临断供或涨价风险。而且可能从进料加工或来料加工装配环节传递影响到出口链条。

  三是,受制于全球疫情暴发,全球空运、海运等物流渠道受阻,物流成本飙升加剧供应链的中断风险。根据各大航司官网和新闻媒体公布的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20多家航司全线停飞所有航班。中国第一时间暂停了大陆港口始发的国际邮轮,涉及到全球7家公司10艘国际邮轮。出口物流的价格也呈上涨趋势,截至3月15日,美线、欧线、中东线以及日本线空运价格相比春节前的涨幅分别为2倍、1-2倍、1倍和3倍左右()。如果全球疫情迟迟得不到控制,就意味着停飞的航线会持续增加,航空物流费用也会继续上涨,进一步加剧全球物流渠道的中断风险,中国产业链面临国际运输物流瓶颈压力。

  对于民生物资供应链,要优先保障安全,特别是对居民日常消费的物资需要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对于应急防疫物资,要优先加快生产,相关主管部门要推动应急物资产能的区域分配,确保应急防疫物资在保障国内需求的同时,出口支援海外抗疫;对于战略性物资如石油等原材料,要着眼长远,加强战略储备,防止国外供应链中断导致的国内供应不足;对于高技术供应链,要在分析国外依存度的情况下,加快相关产品储备,同时要尽快开展国内供应商本土试制,警惕他国供应链中断导致逆向伤害中国供应链体系。

  企业要根据发展实际,开展供应链再造计划,提升供应链弹性。一是进行供应链上下游产能分析,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安全诊断;二是对关键性的薄弱性环节,要采取备链计划、柔性转产、多源供应等措施,确保供应链稳定;三是核心企业要加快引领供应链数字化变革,开展透明供应链体系建设,确保供应链风险可识、可防和可控。四是大力推动供应链智慧化发展,开展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建设,积极推进敏捷生产、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推进3D打印技术应用、无接触式交付和不间断快速供货。

  从进口看,促进高附加值行业寻找国内替代和国产化,逐步提高国内产业配套水平。加强对重点产业供应链分析与判断,扶持国内高技术产业发展,推动跨国收购,吸引国外企业向中国转移,形成国内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从出口看,加快出口订单的国内需求转移,通过行业协会、供应链服务企业和各个省市政府的推动,整合出口订单信息,推动出口产能信息共享。加快工业与服务业产能共享平台建设,通过掌握外贸出口企业的现实需求,实现部分出口订单向国内转移,利用强大内需减少出口企业供应链中断冲击影响。借助中国支援全球疫情应对的战略机遇,大力推动医疗物资出口供应链建设。

  美国沃克斯网站3月25日刊登题为《快递服务帮助中国渡过新冠病毒危机,美国须得赶上》一文,指出新冠疫情暴露出西方在物流及电子商务方面落后中国4-5年,在北美和欧洲暴发疫情之际,这种落后现状凸显。中国要高度重视物流、电子商务对中国经济、中国制造韧性的强力支撑作用,深挖物流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产业价值,借助“十四五”规划的时机,出台专项规划,加速物流强国、电子商务强国建设步伐。

  要对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城际高速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下一代航空系统、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储能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等新基建做好战略规划,形成新基建供应链主导权、控制权,避免战略高科技供应链中断带来的风险。

  作为全球制造中心、贸易枢纽、物流大国,中国在全球率先走出疫情危机,已经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理想之地,若能够以优良、友好的商业环境,更好吸引境外投资,加强吸引中高端产业、技术、资本、服务、人才流入,中国供应链枢纽地位会更加稳固。

  在病毒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在当前海外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中国需要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特别是加强全球供应链治理体系建设,与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度警惕极少数国家逆全球化行为。各国共同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区域自由贸易、双边自由贸易,强化各国间自由贸易合作关系,推动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球流动,构筑更高开放水平的区域产业链、科技创新链和全球供应链。中国作为全球化坚定推动者,在全球性、区域性自贸区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各国加强贸易合作和海关协调,在有效疫情防控前提下尽快恢复国际航线、解除相关贸易国的海关限制、停航、停运、拒收以及关税上调等管制手段,消除跨境物流通道壁垒,确保跨境供应链通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数字供应链体系建设,构建“数字丝绸之路”,促进沿线国家核心生产要素、区域优势资源、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便利链接与整合,降低交易成本。

  各国加强信息沟通与产能合作,加强商务磋商与协调,推动建立疫情形势下供应链产能合作多边协调机制,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体系构建,探索高效的治理框架、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发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作用,在充分吸收各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应急协同机制建设,构建基于全球应急事件的供应链应急体制、机制和国际法律体系,推动全球供应链应急预警体系建设与信息共享,构建全球应急资源信息发布平台,助力应急救援物资的全球协同调度。

  (作者魏际刚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伟华系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系系主任、教授)

×
168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全国服务热线 : 0898-08980898